|
“一带一路”新能源建设发展大有可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亚、北非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现有的电网体系并不完善,偏远地区还生活着大量无电人口。国际能源署2013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仍有2亿多的国民、缅甸有半数以上国民处于无法用电的状况,而在印度尼西亚仍有27%的人用不上电。 “究其原因,这些国家的发电站和输电线等基础设施建设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纪凡认为,“一带一路”新能源建设发展大有可为。未来5年,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成本会在现有基础上再降30%以上,发电成本在未来5~10年内将与传统火电成本持平,在深入演化的能源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光伏发电为例,2003年,光伏组件的价格每瓦约5美元,光伏电站的造价更是每瓦超过8美元。而现在,光伏组件的价格已下降到每瓦低于0.6美元,光伏电站的造价是每瓦约1.3美元,度电成本下降到7美分~9美分。2020年,光伏电力的度电成本会下降到5美分~6美分。 近年来,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光伏产业已具备国际竞争优势,规模稳步增长,利润率得到提升。在生产制造方面,2015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43吉瓦,占有全球组件产量的70%以上,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在发电应用方面,2015的中国新增装机量突破16吉瓦,继续位居全球首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正和相关国家签署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议,其中有些项目是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联合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