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官方网站-首页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亟待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高技术产业化的基本载体,是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国际贸易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三十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引人瞩目,“中国制造”已成为中国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新标签。当前,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正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冲击,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快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重塑国家创新系统及创新能力,重构国家竞争优势,成为沿线国家的共同方向。值此背景,中国的企业迫切需要走出国门,通过技术合作、资源共享,为自己,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辟一条新的通向共同繁荣的新丝绸之路。这同样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心愿。

政府仍需在企业转型中担当主角

其实,共识早已达成,关键是如何行动。“要做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工作,发挥好政府的作用,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中国商务部综合司巡视员宋立洪说。宋立洪认为,制造业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尽相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差异性必然产生互补性,并由此激发合作的潜力。在谈及政府作用时,宋立洪说,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下,中国政府做了一系列工作,加强与相关国家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对接,协商适合各方共同开展的项目。同时,中方还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设立丝路基金。此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也对“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项目进行倾斜,并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因此政府给以政策的倾斜和支持,有助于激发企业内在潜力。同样,由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的还有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投资与发展部局长努尔加利耶夫 拉卡特说,为了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政府简化了国家对外国投资的审批程序,并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计划,积极和丝绸之路对接。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改善法律制度,以充分吸引外资,巩固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并将巨大的合作潜能发挥出来。

 “中国制造”要有“中国标准”

伊朗石化工业公司(PCC)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赛义德 阿里热扎 侯赛尼在项目介绍过程中表示,伊朗政治稳定、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健全,具有市场潜力性与市场邻近性,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因此,中伊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可选择伊朗作为贸易伙伴。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制造业诸多领域已经有了许多密切的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多个国家在高转速汽车机械、微芯片、钢铁工业、有色金属行业、开采稀土金属、深度转化炼油厂、硅生产、滴灌设备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合作,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会选择与中国合作。“在此机遇下,中国制造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正向服务型、知识型转变。但若想提升吸引力,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推进自贸区,集聚代表全球竞争力水平的制造业,“中国制造”仍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中国的装备要“走出去”,标准也要“走出去”,这两种“走出去”可以帮助企业打造技术精品、建立产业联盟、获取政策支持以及牵手当地企业建立共赢机制等,以推动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到国际市场竞争。